Tag: 美国

IMG 1246 - CJ China
政治

美国民众分歧加剧:民调显示更多美国人认为以色列在加沙行动过激

英国伦敦,2025年9月22日 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新民调显示,美国公众对加沙冲突的看法发生了显著转变。调查显示,目前约有一半美国人认为以色列的军事反应“过激”,这一比例较2023年11月的40%显著上升。这种情绪变化在民主党和独立人士中尤为明显,而共和党人的观点也略有转变。民调结果反映出美国公众对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和不断增加的平民伤亡日益担忧。 两党观点转变,党派分歧明显 民调显示,两党认为以色列军事行动过度的人数有所上升,尽管两党之间仍然存在显著分歧。 * 民主党:民主党人中变化最为显著,目前有70%的人认为以色列的反应过激,高于2023年11月的58%。 * 独立人士:目前约有一半的独立人士持这种观点,而之前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比例约为40%。 * 共和党:虽然共和党仍然是最支持以色列行动的群体,但他们的观点也略有转变,目前有24%的人认为以色列的行动过激,高于2023年11月的18%。 这些数据以及其他近期的民意调查显示,民众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支持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盖洛普2025年7月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只有32%的美国人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这是冲突爆发以来的最低支持率。 人道主义关切及其外交影响 民意调查结果强调,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加沙的人道主义局势是他们观点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近一半的美国成年人认为,美国向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极其”或“非常”重要。 * 呼吁人道主义援助:各政治派别都一致强调人道主义援助,许多美国人,无论党派立场如何,都认为加沙的无辜平民需要更多帮助。随着大范围饥荒和医疗基础设施崩溃的报道不断涌现,这种情绪也日益加深。 * 对军事援助的支持率下降:调查还发现,对美国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的支持率略有下降,目前只有约十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以打击哈马斯“极其”或“非常”重要,这一比例低于战争开始时的36%。民主党人的支持率下降最为显著。 这项民意调查的结果对美国外交政策和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具有重要意义。公众对以色列行动的质疑日益加剧,这给美国政府带来压力,迫使其重新考虑其应对冲突的方式,尤其是在人道主义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随着战争持续,平民死亡人数不断上升,美国公众的立场持续转变,这给华盛顿和耶路撒冷的领导人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IMG 1140 - CJ China
政治

中国拒绝美国就中俄关系施压,重申反对与台湾交往

中国北京 中国外交部坚决捍卫其外交政策,驳斥了美国近期的批评,并强调中俄经贸合作“合法合规”。此番表态由外交部发言人林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表。此举正值华盛顿持续向北京施压,要求其减少对莫斯科的支持。 林坚的讲话是对北京方面所称的美国“单边主义、霸凌和经济胁迫”的直接回应,尤其是在美国据称敦促七国集团和北约国家对与俄罗斯贸易相关的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之后。林坚表示:“中国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国家开展正常的经贸和能源合作完全合法合规。”他还强调,此类合作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发言人还谈到了更广泛的外交形势,指出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立场一贯明确,主张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立场源于中国自冲突爆发以来始终秉持的“客观公正立场”,并始终致力于推动和平谈判。 除了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外,中国外交部还重申坚决反对美国与台湾的互动。这些言论是在正在进行的中美贸易谈判背景下发表的,台湾问题在谈判中仍然是一个高度敏感且存在争议的问题。林建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认为这是“真正的现状”。 他警告说,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和军事接触”,并将继续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林郑月娥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并“停止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息”。 中国对俄罗斯和台湾的坚定立场凸显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时常紧张的本质。这些声明凸显了中国在与美国进行微妙的贸易谈判时,顶住外部压力、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决心。 主要新闻要点: * 捍卫与俄罗斯的关系:中国外交部坚称其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合法、正当”。 * 谴责美国“霸凌”:中国批评美国所谓的“单边主义、霸凌和经济胁迫”。 * 台湾主权:中国重申坚决反对美台互动,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为乌克兰对话:北京坚持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途径。 * 维护利益:这些言论强调了中国在国际压力下维护自身主权和关键国家利益的决心。

IMG 1102 - CJ China
经济学

印美寻求缓和紧张局势,关键贸易谈判开启

印度,新德里 数月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后,印度和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在新德里恢复了面对面的会谈。 此次会谈是美国对部分印度商品征收50%惩罚性关税以来的首次直接对话,旨在为步履蹒跚的双边贸易协定开辟新方向,并解决一系列持续存在的争端。 由美国贸易代表助理(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布伦丹·林奇率领的美国代表团此次来访,预示着两国关系可能出现缓和。最新的紧张局势始于8月27日,当时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印度进口产品征收50%的关税,其中一半关税被视为对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惩罚。印度官员称这些关税“不公正且不合理”,尽管双方已经举行了线上会谈,但迄今为止仍缺乏取得真正进展的“环境”。 双方均将此次会议描绘成一次重要机遇,而非正式的谈判,以规划未来谈判路线图。一个关键问题是美国要求扩大印度农产品和乳制品的市场准入。印度一直抵制这些要求,理由是担心小农户的生计以及与转基因生物(GMO)相关的问题。 在更广泛的贸易关系背景下,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是围绕巴斯马蒂大米的长期争端。虽然这并非印度和美国之间的直接争论点,但它已成为印度全球贸易议程上的一个主要议题。印度目前正在欧盟寻求对巴斯马蒂大米作为地理标志(GI)的独家所有权,此举遭到其竞争对手巴基斯坦的反对,巴基斯坦也种植和出口巴斯马蒂大米。由于美国已表达了对印度大米出口的兴趣,并密切关注新德里如何处理国际争端,这一问题使印度的贸易谈判更加复杂。美国关税也增加了印度巴斯马蒂大米在美国消费者中的售价,这可能为巴基斯坦竞争对手打开市场。尽管近期局势动荡,但两国领导层都采取了更为缓和的语气。本月初,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和特朗普总统在社交媒体上交换了积极评论,均表示相信谈判将为建立更牢固的伙伴关系铺平道路。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表示,有信心贸易协定第一阶段有望在2025年11月前完成。 此次谈判正值两国应对复杂的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时刻。谈判结果不仅将决定印美贸易关系的未来,还将衡量在保护主义经济政策背景下未来贸易协定的可行性。 要点: * 贸易谈判重启:自美国于8月底对印度商品征收50%的惩罚性关税以来,印美谈判代表在新德里首次举行面对面会谈。 * 关税紧张局势是焦点:此次会谈旨在解决贸易争端,主要焦点是美国对印度出口产品征收的高额关税。 * 农产品准入和巴斯马蒂大米:美国进入印度农产品和乳制品市场是主要争议点,而印度与巴基斯坦长期以来围绕巴斯马蒂大米的争端则使印度整体贸易战略更加复杂。 * 领导人态度积极:尽管贸易紧张,但两国领导人都对达成协议持乐观态度。 * 制定路线图:当前的谈判重点是制定明确的未来谈判计划,以确保达成全面的双边贸易协定。

IMG 0838 - CJ China
经济学

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财政警告

在其最新的经济评估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美国经济状况发出了微妙且在某些方面相互矛盾的信息。IMF在肯定美国经济的出色表现及其作为全球增长关键引擎的作用的同时,也对美国的财政政策和不断膨胀的国家债务发出了严重警告。这种双重视角凸显了世界最大经济体面临的复杂挑战。 IMF近期与美国进行的第四条磋商持续称赞其韧性和强劲的劳动力市场。IMF甚至上调了对美国2025年的增长预测,这证明了美国经济抵御全球逆风的能力。报告还指出,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出现降温迹象,这对控制通胀是一个积极信号。尽管预计美国经济增速将较前几年有所放缓,但预计其表现仍将优于大多数其他发达经济体。 主要观点 * 增长与韧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称赞美国经济的强劲表现,上调了其 2025 年的增长预测,并指出美国经济在全球不确定性中表现出的韧性。 * 财政鲁莽:美国的财政立场令人担忧,IMF 警告称,政府过度支出不可持续,可能导致债务水平达到危险水平。 * 通胀压力:IMF 预测,受服务业价格持续上涨以及新关税可能带来的供应冲击的推动,美国通胀率可能仍将高于目标水平。 * 呼吁审慎:IMF 的建议敦促美国政策制定者实施一项战略,以减少公共债务,并确保任何新增支出都能通过削减或增加收入来抵消。 * 全球溢出效应:IMF 警告称,美国的过度借贷有可能重新引发全球通胀,并增加其他国家的融资成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美国财政轨迹发出的日益严厉的警告,削弱了对美国经济强劲表现的赞扬。IMF发出了直接而严肃的警告,指出美国借贷利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IMF认为,巨额基本赤字有可能将国家债务推高至不可持续的水平。在围绕延长减税政策的政治辩论背景下,这种担忧尤为严重,IMF担心延长减税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赤字。IMF的信息很明确:美国必须“整顿财政”,以确保长期稳定。此外,IMF对美国通胀前景的预测也令人担忧。尽管全球通胀预计将下降,但IMF预测美国通胀仍将持续高企。报告指出了几个因素,包括服务业价格的僵化以及新关税可能推高消费者成本。这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了困境,他们必须在抗击通胀的需要和抑制经济增长的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是一份重要的政策指南,建议美国走上财政整顿之路。报告建议政策制定者实施一项可靠的战略来减少公共债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任何新的政府支出都应与其他方面的削减或创造新的收入相平衡。这一建议强调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信念:尽管美国经济目前强劲,但如果不解决财政失衡问题,其长期健康状况将面临风险。这一警告不仅针对华盛顿,也针对国际社会,因为美国的财政政策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影响着从利率到全球金融稳定的方方面面。

IMG 0541 - CJ China
政治

石油战争新战线:美国制裁两家中国公司,称其为伊朗主要石油进口商

中国 – 2025年8月22日 美国国务院对两家中国公司实施制裁,指控其为伊朗非法石油销售提供便利,并充当德黑兰收入来源的重要枢纽。制裁对象是山东省青岛港海业董家口石油产品有限公司和浙江省洋山申港国际石油储运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是码头运营商,华盛顿方面称,这些公司已通过已受美国制裁的油轮进口了数百万桶伊朗原油。此次制裁是第四轮专门针对中国码头运营商的制裁,标志着美国再次加大力度打击帮助伊朗规避国际制裁的“影子船队”。 要点 * 定向制裁:制裁将冻结被制裁公司在美国境内或由美国公民控制的所有财产和权益。美国财政部还采取了一项平行行动,制裁了一名希腊公民及一个由多家公司组成的网络,原因是他们在将伊朗石油主要运往中国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 在非法贸易中扮演关键角色:美国国务院的声明强调,两家受制裁的中国码头运营商在伊朗原油供应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青岛港董家口码头被描述为伊朗原油进入中国的最大入境点,而洋山深港则被指控接收多艘美国指定船只的原油。 * 资助“破坏稳定活动”:华盛顿声称,这些非法石油销售的收入被德黑兰用于资助“破坏稳定活动”,包括支持恐怖组织及其先进武器计划。这些制裁是更广泛的“极限施压”行动的一部分,旨在阻止伊朗政权获得这些资金。 * 持续的贸易与美国的不满:这些制裁凸显了美国对伊朗石油持续流向中国日益增长的不满。尽管此前已实施多轮制裁,但分析人士估计,秘密向中国港口运输石油每年为伊朗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使其石油出口得以维持在接近正常的水平。 * 对地缘政治关系的影响:最新一轮制裁给中美两国复杂的关系又增添了一层紧张。虽然并非直接针对中国政府的制裁,但针对中国大陆企业的制裁可以被视为一个强烈的警告,凸显了持续存在的地缘政治挑战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执行制裁的艰巨性。

CJ  中国 © Published by Castle Journal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