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中国将大幅加强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并将这笔大规模投资定位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稳定器,以应对持续的全球不确定性以及国内传统增长引擎的放缓。加快推进旨在维持今年剩余时间的经济增长,并提振疲软的国内需求。
基础设施作为宏观经济稳定器
在关税问题加剧和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可能导致中国第四季度出口下滑之际,基础设施投资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分析人士指出,9月底推出的一项总额达702亿美元(5000亿元人民币)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明确表明了北京方面利用基础设施支出支撑经济的决心。
尽管截至9月份,中国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令人担忧,但基础设施投资本身却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1%。这一温和增长凸显了加快行动的必要性,以抵消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带来的拖累。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近14%。
聚焦新基建
当前的战略已超越公路、铁路等传统项目,将“新基建”作为优化经济、培育现代增长动力的长期目标。
重点投资领域包括:
* 数字互联互通: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体系。
* 技术升级:投资绿色和智能基础设施项目。
* 工业现代化:政府将加大对设备更新和传统制造业(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现代化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补贴,以促进数字化和绿色发展。
民间资本的整合也是重点之一,基础设施领域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占基础设施总支出的五分之一。
政策背景与展望
该战略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正在进行的“十四五”规划相契合。通过增加财政资本支出,当局正试图在消费支出疲软的情况下直接刺激国内经济。由于收入增长乏力和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持续压力,消费支出依然低迷。
专家预计,近期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全面效应将在2025年最后一个季度显现,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反弹。如果政府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实现“5%左右”的全年增长目标,这一举措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