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诺有效取消稀土出口管制,令全球供应链重获安心
中国承诺有效取消目前及拟议的稀土元素和其他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这是近期中美贸易和经济协议的关键组成部分,此举极大地稳定了全球供应链。取消稀土出口管制的决定扭转了此前威胁全球制造业(尤其是半导体、电动汽车和国防领域)的限制性措施。
与此同时,双方还宣布了相互调整关税以及对芬太尼前体的新一轮打击。此举为国际市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确定性和保障,凸显了中美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经济紧张局势的显著缓和,尽管这种缓和可能是暂时的。
数月以来,中国的管制措施一直笼罩着依赖这些高科技应用关键材料的行业,使其面临巨大的风险。这项经过密集外交努力达成的协议,代表着一种战略权衡:北京以解除资源限制为条件,换取某些经济让步,从而稳定全球科技经济的基石。
关键矿产的关键政策转变
- 事实上取消管制:中国将暂停实施其于2025年10月宣布的广泛而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以及此前于2025年4月和2022年10月采取的措施。
- 发放通用许可证:北京已同意发放稀土、镓、锗、锑和石墨的通用出口许可证,专门用于惠及美国终端用户及其全球供应商。
- 重点矿产:该承诺直接针对关键矿产供应,中国在这些矿产的加工方面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确保这些必需材料能够继续供应给美国和国际高科技行业。
- 一年暂停:解除这些管制措施以一年暂停的形式进行,既能提供即时缓解,也表明关于结构性经济问题的更广泛谈判远未完成。
- 全球影响:这项措施不仅为美国,也为整个全球供应链带来稳定,此前全球供应链一直在努力寻找替代中国加工关键矿物的方案。
避免全球制造业危机
中国政府承诺有效取消近期实施的、限制性极强的出口管制措施,这对全球制造业的稳定而言是一项重大胜利。
中国主导着世界上许多稀土元素和关键矿物的开采和加工——这些物质对现代技术至关重要。
稀土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从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电机中的强力磁体,到精确制导武器中的制导系统,无所不包。镓和锗对高速半导体、光纤和太阳能电池板至关重要。
2025年10月,北京宣布实施范围广泛的新管制措施,即使是微量矿产也需要特殊许可证,此举引发全球市场恐慌。
各公司担心全球供应链会因此中断,导致价格飙升、生产延误,并严重阻碍能源转型技术的发展。新协议通过发放“通用许可证”恢复了这些材料的供应,从而解决了这一燃眉之急,有效地将出口制度恢复到危机前较为宽松的状态。
这一转变对美国半导体行业和其他面临直接冲击的高科技行业尤为重要。它为西方国家提供了必要的喘息空间,使其能够继续推进耗时多年、耗资数十亿美元的矿产资源来源和加工能力多元化进程——而这一进程还需要多年才能完成。
互惠缓和
中国在资源方面的让步并非没有华盛顿的回应,华盛顿将该协议定义为旨在暂时缓和局势的平衡交换。
作为稀土稳定协议的交换条件,美国同意暂停实施几项关键监管措施:
- 暂停最终用户管制:华盛顿将暂停实施被称为“50%规则”的临时最终规则一年。该规则原本将大幅扩大出口限制,涵盖某些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实体的关联公司。这将可能导致数千家中国公司被列入黑名单,严重限制它们获取美国技术,尤其是半导体制造设备。
- 调整关税和费用:美国还同意暂停对中国所有或悬挂中国国旗的船舶征收新的港口费用一年,并降低部分关税。这些措施是更广泛的贸易和安全争端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对中国在海运物流领域主导地位的调查。
总而言之,这些行动表明双方采取了战略性暂停,暂时停止实施会给彼此造成经济损失的措施。
这与其说是解决围绕技术主导地位和资源控制的深层次结构性冲突,不如说是为消除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威胁而做出的务实决定。
市场反应与未来依赖性
市场和行业协会的直接反应是如释重负,因为困扰大宗商品交易和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性终于消除。
然而,关键资源战略专家警告说,这仅仅是暂时的喘息。为期一年的暂停意味着根本的脆弱性——世界对中国关键矿产加工的依赖——依然存在。
一位伦敦的贸易分析师指出:“尽管全球供应链在未来12个月内可以喘口气,但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并未得到解决;它只是被暂时搁置了。
这种依赖性是一种战略弱点,而这项协议的暂时性凸显了迫切需要加快对西方及其盟国供应链的投资,以建立真正的韧性,而不是依赖于外交休战的延续。”
该协议成功地在短期内恢复了全球贸易的透明度,使主要行业能够在没有迫在眉睫的矿产短缺威胁的情况下继续推进关键的生产计划。未来一年对于观察两国是否会利用这段缓和时期来解决贸易冲突背后的结构性问题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