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停止对美国制造商的报复,科技冷战大幅降温
在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紧张的科技竞争中,一项重要的半导体休战协议达成,中国同意停止对美国半导体制造商的报复。
这一果断承诺是更广泛的贸易和经济协议的核心,旨在消除出于政治动机而设置的法律和监管壁垒,这些壁垒阻碍了在华运营的美国科技公司。
此举为高度敏感的全球芯片供应链注入了至关重要的确定性,标志着科技冷战的切实降温,也是企业稳定的关键胜利。
这项在近期高级别会谈中最终达成的谅解,意味着北京承诺立即采取切实行动,包括终止多项长期调查,以及恢复特定实体的贸易往来。
作为外交胜利的回应,华盛顿方面暂时中止了部分原本会大幅扩大出口管制范围的措施,从而为科技行业设立了一年的冷静期。
关于美国科技的主要承诺
- 终止调查:中国将立即终止针对美国半导体公司的现有反垄断、反垄断和反倾销调查。
- 恢复贸易:北京承诺确保立即恢复中国境内工厂的正常贸易,并特别指出需要允许关键的传统芯片流入全球市场。
- 取消报复性措施:自2025年3月以来针对美国公司采取的所有非关税反制措施,包括将美国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名单,都将被暂停或取消。
- 美国方面采取对等措施:作为交换,美国将暂停实施范围广泛的“50%规则”技术出口管制措施一年。
厘清监管环境
过去几年,在华运营的美国半导体公司一直面临着充满挑战且难以预测的监管环境。西方普遍认为,包括反垄断和反垄断法在内的各种调查,是一种非关税报复手段,旨在向卷入地缘政治冲突的美国公司施压或进行惩罚。
这些调查往往导致长期的不确定性,阻碍了投资决策和商业运营,实际上是将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谈判筹码。
中国承诺终止这些调查,为制造商提供了即时的清晰环境和法律保障。
通过清除积压的监管审查,北京表明了其希望将重要的商业运营与双边贸易战中最不稳定的方面隔离开来的意愿,使美国公司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尽管只是暂时的)可预测性下运营。
这种稳定性意义重大。半导体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依赖于长期规划。消除这些带有政治色彩的法律威胁有望鼓励再投资,并稳定整个供应链的生产,涵盖从设备制造商到芯片设计商和代工厂的各个环节。
恢复传统芯片的流通
该协议中一个至关重要但常被忽视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承诺确保恢复来自像Nexperia在中国运营的工厂等企业的贸易。
虽然用于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的高端先进芯片仍然受到美国严格的出口管制,但传统芯片——汽车、消费电子产品和关键机械中使用的核心组件——对全球经济同样至关重要。
这些芯片主要由亚洲的工厂大规模生产,其供应中断可能会对各个行业产生连锁反应。通过明确解决这些关键组件的生产和出口恢复问题,该协议确保了庞大、复杂且高度一体化的芯片供应链下游环节的稳定。
此举直接惠及全球制造商,尤其是依赖这些常用芯片维持生产线的欧美制造商,从而缓解了零部件短缺造成的短期通胀压力。
华盛顿的对等让步
半导体领域的休战是一项平衡的交换,美国同意暂停实施被称为“50%规则”的临时最终规则一年,这是一项重要的对等让步。
该规则旨在大幅扩大美国技术黑名单,禁止美国公司向任何持股超过50%的公司出售某些技术,包括芯片制造设备,而这些持股超过50%的公司本身就已被列入限制名单。
分析人士曾预测,这一扩张可能会将数千家中国子公司和关联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名单,造成巨大的合规负担,并显著加剧全球技术生态系统的碎片化。
通过暂停实施该规则,华盛顿为北京带来了一项重大的战略胜利,减轻了其国内产业和供应链的压力。此次局势缓和表明美国战略发生了转变:双方不再加速技术脱钩,而是承认不受控制的监管升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同意暂时停火。
脆弱的和平
尽管该协议为全球市场带来了一丝喘息之机,但专家警告称,这种和平十分脆弱。支撑中美科技竞争的核心结构性问题——美国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和中国对技术自主的要求——仍然悬而未决。
中方采取报复措施和美国“50%规则”暂停一年,表明这只是暂时的休战,而非永久的解决方案。
未来一年的走向将取决于,这一暂停能否让两国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将经济相互依存与国家安全竞争区分开来,还是仅仅推迟了科技冷战在一年窗口期结束后不可避免的重启。半导体休战协议的稳定性完全取决于双方的相互承诺和持续对话。


